發表文章

阿宅的適合生存條件

到底什麼樣的環境會讓阿宅、宅男宅女滋生呢?答案很簡單,萬物要發展壯大都需要養分,對於一個休閒娛樂、興趣嗜好而言,吃飽了太閒就是使它發展的最好環境,就像把細菌放在培養基上面一樣,溫暖又營養那就可以長出很多。 但是這裡要說的目的並不是阿宅就像細菌一樣,而是在吃飽了太閒的人裡面,大部分、主控這個社會價值觀的人,實際上是比阿宅更要吃飽了太閒。阿宅太閒了可是因為社會或自身條件的因素,沒有辦法享受現實生活上和其他人一樣的滿足,於是就用想的,阿宅說的腦補,假裝自己過得不錯,這樣才有辦法穩定社會,而且延緩人類之間資源爭奪戰的發生,畢竟相對於現充(現實生活過得很充實的人),阿宅的興趣相對之下都環保得多。 阿宅集會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嫌這些人不好好生活、過得太爽,不知世間疾苦。問題是只有比他們過得更爽的人,才會有那個閒情逸致看著這些人說閒話。阿宅的集會之中可能慾望橫流,但是把眼光放到旁邊的市街上,有那個心情手拉手逛街的這些社會的主流,可能比阿宅要多出幾百倍,實際上阿宅消耗的資源比起一般大眾是少得多的,只是族群的大小決定了音量而已。 要說阿宅奇怪,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任何人的生活目標都是過得更爽,就是聖人他心裡也很爽,追求好的生活環境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如果有人覺得生活就是要不斷節制,而且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得到補償,那這個人與其說了不起,不如說他是個變態,也許他滿足的地方我們還沒看出來而已。 如果把阿宅全部導正到社會的主流來,第一這個社會顯然是個非常無聊的環境,臺灣基本上沒有這個條件;第二則是阿宅本來不那麼佔用資源,你把阿宅硬放進自由市場裡面,那他就要跟你搶食物、搶房子、搶車子、搶任何你現有的生活享受,以及搶你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腦筋沒有壞掉,那自己國家有龐大的阿宅族群,代表這個國家富饒且安全,維持阿宅可以用簡單的生活就達到滿足,那麼這個國家就國泰民安。相反地,如果一直說阿宅是社會問題,而且政府的心裡就是這樣想的,則這個政府的潰敗、社會的不安就是可以預見的事了,而且我們實際上也已經看到這樣的結果。 阿宅在選舉那天不像過太爽的人一樣出門旅遊,而是去投票了,結果大家覺得時代動盪,其實只是大家處在安樂之中造成的結果。 相對貧窮可能比絕對貧窮更具社會的爆發力、更有革命的力量,阿宅的表現就是相對和平地展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大矛盾,財富的矛盾、世代的矛盾

阿宅不是生活困苦,只是無聊…

阿宅其實也有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一部分人,那種人叫做大大,大大有很多朋友,整個宅圈都在關注大大的動態,大大在人行道摔了一跤罵市政府(大大活動的範圍大概都有個市政府),有可能會有要讓市長出來講話的力量,只是社會大眾不知道根本原因也許是一個看漫畫的年輕人不小心摔了個狗吃屎,所以心情不佳而已。 阿宅基本上沒有什麼生活困苦的問題,在這個時代能夠當個阿宅,總是需要一點資金,不然可能還會被認為不夠宅、趕不上流行。  說阿宅要跟流行這件事雖然很奇怪,可是現在是資訊爆量的時候,看動畫、參加相關活動、聽演唱會等等各種事情,如果不參加好像就跟宅世界脫離了,好像跟其他宅友活在不同的世界,要趕流行才能得到社會需求的滿足,跟政府或是專家想的可能不完全一樣。這就是動漫畫閱聽人口大幅增加的結果,簡單說阿宅已經是大眾化的情形了,所以柯P 說辦活動可以釣出怪怪的人,在某種程度而言並非錯誤觀念,因為他實際參觀過充滿怪怪的阿宅的活動,他會覺得這是一種可能我倒是覺得不奇怪。 當然有會出門的,也有不會出門的,或是出門了也沒人注意到他的,這種情形不只阿宅如此,而是整個社會的情況。有能力殺人放火的阿宅,可能比普通社會大眾的正常比例少得多,因為阿宅說實在的總是比較弱一點,要他們幹些泯滅人性的勾當,他們可能只敢在螢幕前面以鍵盤行使。只是他們困在螢幕前面,要走到具高度的視野可能不容易,他們因為出不了門,那麼遭到責難、刺傷等等在心理上受到的打擊也不若活潑的人可以閃掉,這個積怨就是社會的隱憂,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人們卻是最大聲疾呼要建立安全社會的這部分組成。最近大家因為有一個小燈泡的媽媽這樣具水準的被害人,也許有人可以正視社會環境影響的問題,但是我想要改變加害人高呼報警的這個情況,不是臺灣的社會在一二十年裡面可以做得到的事。 不是自己的問題就沒辦法有同理心、缺乏知識(譬如精神衛生知識)、喊著社會出了什麼問題的人大多都是造成問題的人等等諸多問題,並不是臺灣特有的情況,基本上人類社會都是如此,只是多數叫做正常、一般、主流,而少數就是變態,而變態無法擺脫這種困境,最後總有出問題的時候,變態如果出問題那就是踢了吠他的狗也是超級變態的。相對而言不是變態的人通常也不會碰到一樣的遭遇,與一樣的待遇,可能變態得比較有文化所以不影響社會地位,就是犯罪也是司法的問題、別人的問題。 要說阿宅為什麼感覺是負面評價,那就是因為他們太弱了無法反抗,上過班的

本土漫畫到底怎麼了?

最近台北市漫畫工會的理事長,常常出來做檢舉達人,而頻頻在某些媒體,以及網路社群曝光。但不是檢舉違法案件給政府,而是指控政府機關在宣傳廣告上抄襲模仿了國外作品,而沒有使用本土的作品,似乎置臺灣漫畫家於無物,這政治不正確的帽子很大政府很難撐住不理會,不過到底為什麼要用美日作品的角色,恐怕沒有人願意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理事長在臉書講得猶如臨表涕泣、不能自己(當然這形容有點漫畫式的誇張),但爆料一再發生了好一段時間,我除了看到理事長工作室的設備很專業豪華以外,完全還沒看到理事長自己的作品。如果連我一個老宅都沒辦法理解政府有什麼理由要放棄宣傳,採用本土漫畫家的作品,就是想問朋友看看漫畫界的領袖畫了什麼都鮮少有人知道,那到底該怎麼辦?政府機關受到這些教訓,除了對動漫畫文創敬而遠之,還有哪些公務員干冒大不諱的風險和本土作家合作? 關於理事長的動作,就不特別引用,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搜尋,以免落入為虎作倀之境。 不過這絕不代表臺灣沒有能畫的人才,只是如果能畫的人,我們或許都看到了他們的作品,只是還不知道他們的人而已,等到會知道的時候自然會知道,但是應該會在榮譽的場合看到他們,而不是看到了人還不知道他是誰、他做了什麼? 14、15年前,筆者還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是個要「推廣」動漫畫文化給大眾,有本土漫畫新星就要掏錢買三本支持的熱血青年。當時滿懷雄心壯志地參加了漫畫工會初草創時期的茶會, 那個時候老一輩的漫畫家心裡惦記的,不外乎就是日本漫畫的侵略云云。本以為這些意識形態的事情,過個五年十年新一代的漫畫家崛起之後,這些問題就不會再是個問題。沒想到15年過去了,問題似乎還是一模一樣,只是年輕人用現代的方式,確實繼承了老一輩的志願。比起老一輩,他們更擅長用嘴畫圖,當年如同妖魔鬼怪的日式畫風已經不再是個問題,但是畫圖跟說故事本身可能才是個問題了吧? 看著15年來一直跟大學畢業證書放在一起,當時在茶會結束後請從小看到大的老前輩簽名,心中實在不勝唏噓。 關於本土漫畫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很多時候不是技術面,諸如畫技一類的問題(即使經常也有這些問題),而是臺灣整體困境的一個縮影,之後有機會再談談這些事情,以及大家消逝的青春換來的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關於害怕與輕視的差異

有時候長輩跟年輕人的衝突來自於認知差異,你怕的東西他不怕,他怕的東西你也不怕,那麼就像兩個人要一起進鬼屋一樣,拿捏不好就可能造成衝突。 譬如對於中國大陸的想法,長輩和年輕人可能就不太一樣。 6年級生以前的人,從小受到的教育以及各種社會輿論影響,都會覺得大陸匪區還是在大躍進、文革等等共產黨的暴政之下,落後臺灣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對大陸的想法一直有著如果大陸市場打開了,以臺灣人的智識與靈活多變,怎麼有可能輸在世界佈局之下的觀念。那麼既然已經不能棄中國而去,那麼就趕快追上去搭上這班列車,以我們的能力哪有買不到票的道理?諸如此類輕視、高高在上的心態,不認為開放有什麼好害怕的。 但是年輕人就不見得如此,他們表面上看起來繼承了對中國的輕視,事事嘲諷「支那人」,可是他們從小就看到一個崛起的中國,可怕的中國,臺灣人在大陸會碰到各種失敗教訓的中國。年長的人15年前說臺灣的文創(那時候叫知識創意)產業要趕快做亞洲華人市場的領頭羊,年輕人覺得怎麼可能,中國那麼強大的力量要怎麼比?說到為什麼不趕快著手、不要故步自封,做出東西來就可以幹掉中國,他們說中國就是有錢有人,我們怎麼可能趕得上? 你覺得沒什麼好怕的,既然挑戰過來,就迎接挑戰,何況大陸可能還差臺灣20年,只要莊敬自強那就可以稱霸華人世界。年輕人覺得中國又大又強又有人又有錢,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幹掉臺灣就幹掉,怎麼有辦法對抗?大陸如果很容易對付,你們為什麼在臺灣安分守己生活?結果這樣的不同認知就讓事情真的變成大家都裹足不前,最後到現在一直看著大陸匪區的作品,以我們的數字後面加兩個0的速度出線,成為世界主流,可是我們不只是不願面對,也沒辦法解開前面那個認知不同的前提,結果就陷入自己的世代衝突之中。 他想的強國跟你想的強國不是一件事情,最後的結果不只是產業、文化的無法轉型與突破,更是解決不了的世代間衝突與不信任內耗,錢是大問題,但是解決大問題之前有很多觀念認知的差距必須互相理解,或至少達到妥協,才能談下一步該如何。 害怕失去金錢與害怕失去信心都是很恐怖的,進鬼屋之前要先溝通的地方可能跟鬼沒有什麼關係。

愚人節之後…

就像筆者現在對情人節或白色情人節、聖誕節,這些日本式商業節日沒什麼特別興趣一樣,大人們可能也沒有辦法特別熱中於此,但是年輕阿宅很樂於此道,因此昨天各個企業無不用盡心思,來想出一大堆大家都知道是這天的唬爛,不過還是有益於企業形象與宣傳的各種作品。 當然這有一些麻煩,就是昨天愚人節發生的正經事,也常常被當作玩笑,因此我們晚了一天開始這裡的運作,還請大家繼續支持、散播歡樂散播愛(年輕人可能連這話有年紀了都不知道了)。 下次我們講一點大家對害怕這件事上面的世代差距,世代差距在各種領域都會出現,不管喜怒哀樂都有世代差異,你怕的他不怕,他怕的你也不怕,這就是一種問題。

從前從前有個阿宅…

老的阿宅(也許他們經常不自稱宅)有時候會說一些在現在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情,也有的時候年輕的阿宅在做老宅20年前在做的事情,可是老宅不領情,年輕宅也不知為何而戰? 世代差距到處都有,就是阿宅也有,而且不太稀奇。 舉個例子,現在大家看到同人會場的商業化社團經營模式,看到鈔票交換有如貨幣寬鬆政策大成功,會眼紅,會賭爛,然後就要反對他,日本叫做嫌儲廚,就是討厭人家用阿宅的東西變成大手、大大,然後賺錢。 他有我沒有那羨慕嫉妒恨也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符合人性的,從小我們就會這樣,他有我也要有,沒有就哭鬧,即使知道還是沒有,至少表達了立場聊表自慰,或者給予別人愧疚感,也可能引起共鳴獲得哭鬧的夥伴。 不過同人會場以前老是刻意掩飾商業的氣息,有其他的意義,是因為以前老宅也年輕過,可是老宅要面對的社會壓力很大,因此什麼事都躲躲藏藏。其原因一方面由於阿宅沒有力量,你既然沒有錢沒有人,自然也只能躲在不顯眼的地方(因而更顯得怪異);另外就是若是要主張自我,那麼大人、社會就必須要管理,一旦被管理那就不用玩了,比起被管理,偷偷摸摸地玩至少還玩得到什麼東西。 大手的手太大,那「這些阿宅花很多錢在這種興趣上」這件事就會被拿出來討論,十幾年前國稅局要不要查所得稅這種事不重要,當然也沒有人會樂於報導宅經濟正夯(但是可能會憂心到作一個新聞專題,夯這個字那時恐怕只有做工程的人比較常用到),雖然平常大家想盡辦法用熱臉貼主流文化的冷屁股,可是如果社會說我們帶你玩,那就玩完了。 為了躲避社會監督而故意淡化的商業氣息,到後面就變成大大的原罪了,本來就讓人眼紅的名利,因此又產生了加乘效果,明明教室裡的黑板已經愈來愈少了,卻多出很多網路的黑板。 雖然如此,大大心裡即使覺得這個發展很鳥,但是恐怕有很多老宅大大自己都忘了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模樣,其實人是大家一起殺的。 諸如此類各種奇怪的傳承,本來大多都有個實在的原因,只是一個新聞過去了大家都忘了,何況老宅製造問題源頭的時候已經是十幾二十年前了。 要求別人把眼光放遠、看清事實是不太實際的,因為世界太激動了,要冷靜很困難。 也許你我可以在螢幕前面相對冷靜,但是如果你現在在總統府對著螢幕大概很難冷靜得下來。

煩惱講錯話嗎?

被欺負的人有個特徵,就是他悶不作響,通常不是他不擅長講話或很笨,而是他太體貼人或太怕死了,擔心講了話人家不高興或禍從口出,於是就沒有聲音。 而久而久之他也就消失了聲音,等到他想要再說什麼的時候,已經什麼都沒得談了。 總之人只想聽、想看他自己想聽、想看的東西,太拘泥於不得罪人,那就會陷入現今社會年輕人無從發揮的不滿之中,不會突破,但可能蠻容易失敗的。 想說什麼就說吧!不然言論自由豈不是真的喊假的? 與其羨慕別人擁有自由,不妨先從讓自己自由開始。 社會不配合你,也沒有要求你要配合社會不是嗎? 當然過度自由卻不自知,以為自己被束縛的也大有人在就是了,端看從那個角度看自由而定。被害妄想是阿宅共通的語言,也因為網路世界更易於擴散,是容易引起共鳴的材料。 電視是民主,被害意念也是一種民主。

小小的存在感

小小不覺得存在感是什麼生活必需品,所以覺得刷存在感是很奇怪的事。到底有多喜歡被盯著看?

兩套標準不奇怪,也不算多…

打開新聞,常常可以看到有人罵別人前後「兩套標準」,它的問題不在標準不一樣有兩套,為什麼這樣被認為是批評,在於「前後不一」。而事實上標準因人而異,2套標準,或20套標準都不算多,就是65535套甚至1600萬套都不算多。 正所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那個尺就是標準,而你的抽屜、包包、手機裡可能有好幾把尺,所以一個人經常有很多把尺,在什麼場合拿什麼尺出來,譬如你不可能拿一把15cm的直尺量腰圍。 對於作品的作者、中間改作及二次創作,以及終端的消費者這些阿宅內容產業的重要部分而言,動漫畫、遊戲或任何阿宅作品的重點應該不是自然科學的研究,而是其中的人文、文化成分,既然內容產業的主要要素是非具體的這些敘述,那老是拿科學的方式要將其量化分析,顯然搞錯了重點。 就算給你搞了半天終於量化出來,作者或出版社明天也許會宣布內容的量化寬鬆也說不定啊! 實際問題是既然說者有其心,聽者有其意,那你寫的就是你寫的,我聽的是我聽的,他說的是他說的,不要說會場了,就是一個學校的阿宅社團就沒有一心一德這種事,就算三心八德也可以接受,只要不要離心離德就好。 而且以多變量分析,變量不僅簡單一兩個這樣比較接近現實的科學角度,A、B、C與甲、乙、丙等等各種個體與因素相乘起來,就有各種看法,每個人的看法標準交叉面對不同人事時地物又有各種妥協平衡。就像跟朋友喝酒聊天可能什麼粗話都出來了,跟主管分析一個問題的可行性時就不會如此,跟你媽商量的時候又是一個樣子,可是這些情境在講的都是同一件事這樣。 所以我們說提倡包容多元觀點,其實這是社會平常就在應用的廢話,只是人類會在最需要包容的時候顯得一元性、排斥非我族群,全世界進步國家的社會環境都在面臨全球化的即時變遷,族群組成愈簡單的地方又愈難面對包容的需要。 標準有那麼多,在工商業上面我們必須設定一個固定標準,包括怎麼檢驗、校正標準也要有個標準,譬如CNS(中華民國國家標準)這樣的東西。 可是社會運作、人際關係、價值觀、生活安定要怎麼找出方法維繫呢? 到最後人類會有一個經過數千年的教訓而來的價值作為標準範圍,也就是為什麼要強調「普世價值」,那就是一個比較可以伸縮的標準,而且人道、仁愛、對絕大多數人有利,避免政治或商業等等利益控制傷害,以及維護其他各種好的影響等等。這種事就會被稱為舉世皆準的基本原則,仇恨、歧視、極端、煽動、暴力…等等顯然不在這個標準範

要阿宅自己負責任很難嗎?

昨天深夜某媒體有個文章批判某遊戲製作團隊再再做出考據內容有問題的作品,前面在社群網路已經有幾天的發酵,既然有人將這個問題放到大眾媒體的平台上,相信之後應該會有更多的討論,那麼我們也來湊熱鬧一下吧! 歷史考據是一個問題,如果作品事涉真實的歷史,那對於其背景設定,以及故事本身的對待方式、處理手法就有一定的限制。就像對自然科學的設定也是一樣,トップをねらえ!這個動畫後面的「科學講座」,以及因為太多人喜歡鞭動漫畫有關科學應用的設定,也就有這樣的解說書籍出版。 當然也許有人會認為聲明故事內容純屬虛構,就不用這麼認真看待。或許有些故事已經約定成俗,爭議性不高,而且大家明顯知道這是屬於趣味性質,那可能影響不大。 但是有些東西,譬如含有具有爭議、可能造成衝突、考證有所困難不容易周全…等等問題時,就不是這麼簡單可以解決的事了。 阿宅年輕人的教育如果有什麼缺失之處需要解決,其中一點就是每個事情都有「一個」答案,但是在社會上,答案的標準在每件事上面各有不同,這裡是3,那裡可能是500;這邊可以不代表那邊也可以一樣炮製,當然也可能有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這個科學的輔助精神倒是相當重要。 也可能他們太相信教科書,或者主流媒體、社會告訴他們的某一種形式,我們在大學面對學生有時候會碰到這種困擾,如果說考試制度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相信教科書,或考試答案以外的可能很難讓學生理解,也許你還會被指正,這時候真的是哭笑不得。他們知道反對教科書,只是他們無法不依賴另外一個答案,這間接也造成教育革新很難成功。 在動漫畫作品,以及相關領域中,有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這個媒體模式是特別具有渲染力的通俗文化,它很容易擴散至大眾,形成強烈的影響力。因此有計劃性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留意避免因為自己製作的作品形成強烈影響,引起社會的爭議問題,這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以及負責任的必要心態。沒有負責任的想法,就會傷害動漫畫文化、愛好者,以及整個社會。 當初遊戲的募資新聞中,雖然可能是編輯寫作禮貌性行雲流水的話語,但在報導文章中寫得好看的「嚴謹考證」,在這個還沒有辦法完全釐清真相的事件中,本來就讓人質疑,「嚴」與「謹」能做到其中之一可能就不是容易的事。 而現在這些作品的考證即使在可以找到記錄的部分,也被發現有相當的問題,加上遊戲這樣簡化的故事內容、渲染力高

先別吃波卡了,你知道A片的著作權嗎?

今天偶然看到這個新聞 : 看免驚?立委提修法:A片無著作權! 除了想到十幾二十年前到光華商場,一進門就會很多人親切地招呼:「A片無馬要不要?」以外,在那個時候其實就多次有日本的AV片商來台灣打官司,控告盜版商侵權的問題。不過在那個年代,法院的判決差不多都一樣,就是AV是猥褻物,在我國不享有著作權,所以侵權官司都未予起訴。這些大要在新聞之中也都由鄭委員提出來了,大家不妨看看。 有AV沒有著作權保護的盾牌擋著,這樣過了很久,直到2013年士林地方法院做出了新的判決,承認了A片的著作權,雖然不是什麼大新聞,在那時倒還是蠻讓人驚奇的發展。 在士林地院的判決之後沒有多久,2013年夏天的FF22,發生了社團先在網路宣傳放了「逾越限制級」(三點全露且未加修飾)的樣圖,在會場的販售商品也沒有修正,而被警察調查的事情(一年後遭到檢察官起訴)。再加上前面2011年秋及2012年冬兩次襲來的50隻馬旋風,刺激了不管創作方,或是cosplayer開啟尺度競爭的時代;另外也讓大家兩次想要搞清楚我國的「猥褻」界線定義在哪裡? 只是從民國初年北伐時代,至現今對於中華民國刑法中所謂「猥褻」一詞的定義,依照推事、法官的心證,一向模糊且主觀,且各種判例尚有不同見解,莫衷一是。 對於猥褻物跟著作權的權衡,我想不是我們能夠簡單釐清的,社會上面對AV和H漫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也應該是阿宅的基本認知。只是說真的,如果在會場看到的不再是滿場便宜行事、速食取向的18禁本子、周邊,應該才可能真正進一步去談本土漫畫的可能性,才不用老是研究如何在低級之中打轉。

所有力量的末路:惡性循環

有些事情一時之間乍看起來好像是個合理的對策,但是一開始有人因此得利之後,在這個追求短期刺激的社會中,大家就會跟著學習,臨時的因應對策如果變成常態化,它的下場通常就是「惡性循環」,只會不斷地愈陷愈深,最後不可自拔,而全盤皆輸。 為了短期的目標,使用的臨時手段如果不能及時停止,甚至擴大變成普遍的情形,那麼就等於一條腿伸進棺材裡一樣,不死也剩半條命了。 問題是在台灣,這個中小企業特別發達的社會,在過去發展中國家期間的短視近利(而且是小利)這個遺跡一直沒辦法離開大家的心裡,於是就成為真正拖垮社會經濟主權的惡性循環。 國內最典型的情況就是22K問題,亦即低薪的循環,在世界處於金融風暴的廣大不景氣之中,拯救原本就已經是經年累月負擔的失業問題,就成為緊迫的任務。這時候的短期就業措施,只是短期的重分配策略,但是最後在渲染之下,卻變成資方名正言順的藉口,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輸了,想救都救不起來。 給多少薪水當然就只能請到什麼樣的員工,就算員工的能力遠超過薪水,他當然也只有做到相應薪水數字的意願。因為薪資低,員工對資方的不信任感就高,結果就是企業機器的功能逐步衰退;相對地資方對員工的不信任感也愈來愈高,就更難提高薪資。最後勞工和雇主互相認為對方是可以替代的,就沒有人在意要如何認真解決企業面對的實際課題了。 這樣就是一個可持續性的惡性循環例子,現在大家很喜歡強調可持續性(永續性),大家怨嘆沒有人認真面對可持續性的發展,但是有很多壞的可持續性都蓬勃發展,可是沒有人在意這種事的本質,只在意排碳量多少這種其實是壞的可持續性造成的惡果。 惡性循環跟阿宅是好朋友,但是要看出惡性循環的問題必須具備長時間的經驗與觀察,到了動漫畫活動會場,要一一點出各種惡性循環的問題實在是數不勝數。不過身在其中的人們那時可能正沈浸於惡性循環之前的甜頭,想試圖在短視的社會裡面指出問題是吃力不討好的,在那時會蒙受罵名、而且也沒有人願意接納,等到問題的影響變成大家的負擔時,也許已經是五年、十年之後,等到這時候再談也是徒然了。

阿宅價值觀的社會難題

年輕人,不只是阿宅,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鼓勵誠懇老實,真摯對待他人。站在正常的進步社會價值觀,以及基本的教育立場,這些當然沒什麼問題。 但是當這些教育真的深植人心(大約在1980年代之後出生,也是接受最高等教育、待在校園最久的人)之後,這些青年人在生活中卻因為誠摯老實,而遭到傳統社會結構的排斥、打壓。 他們不見得不能判斷情勢做出折衷方案,但是要他們矯情做作(譬如拍馬屁文化)時,就是很困難的事,第一這違背良心想做也做不了,第二大學是不教這種事的,就算有你也可以用實力克服這些事情。所以青年人進入社會之後,很多人無法適應台灣社會與道德理論上的落差,這個問題可能比所謂技能上的學用落差造成更多影響。 不能在價值觀與唯一解答中做出折衷的人,自然無法接受社會的風行草偃;可是就算可以處理折衷,在實際面對人際關係的時候,他無法做出違背良心,或是矯情做作的虛假外表,結果青年人們在社會上吃了悶虧,心裡累積的怨懟最後就會以對抗各種不公不義為發洩管道,至於這些事情是否符合社會利益、是否可能遭到利用,那恐怕已經不是他們願意且有時間心情考慮的問題了。 那麼這個問題能不能找到妥協點,恐怕只能期待老人們老實一點待人處事才有辦法解決,不過大部分人聽到這個回答就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了。文化現實與文化教育的衝突要解決也很困難,社會文化會繼續延續下去很難快速轉變,那如果要文化教育來妥協,公民課本教學生職場生存的道理、官場文化與無奈,我很難想像大家有辦法接受這種事。

阿宅不笨,只是沒有舞台

我個人是個內向的阿宅,但當然不是所有阿宅都非常內向,也有極端外向的阿宅。外向的阿宅富有表現慾,在相關會場顯得格外出色,也許他們很快就能取得名利、聲望,也就是廣被認識的大大。只是大大也是必須被以放大鏡檢視,內向的阿宅倒是不見得需要羨慕他們或者眼紅,如果讓我們跟他們處在一樣的立場、做一樣的事,相信我們很快就會枯竭,變成一個遜咖。 只是內向的阿宅必須要有一些心理建設,就是你不想走,社會(即使是宅圈)也會推著你走,不過在被推著走的時候,就會讓自己做出不適合自己的想法或作為,到最後卻必須承擔這樣的後果。如果外向的阿宅是主動對社會不滿、要發出世界革命的力量,內向的阿宅就是很容易被利用來背書、助長聲勢的人,但是最後的責任外向的阿宅很快就能找到其他出路轉移陣地,內向的阿宅卻要背負道義責任,以及面對自己對那些選擇無法輕易忘記的心理傷痕。 如果說阿宅真的劣化了的話,我想應該主要由兩個面向來解釋:涼宮春日式的外向阿宅如果沒有適合的環境,他們就會自己做一些讓世界更加喧鬧的事情,不管事情合理或是實在與否,總之你無法阻止他們的影響力。 而另外一邊的內向阿宅大概就會像實久瑠學姐一樣,當場總是被涼宮搞得不知所措,就像和電腦研究社的遊戲對決時那樣,結果就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他們沒有長門有C那樣的高度冷靜與計算判斷能力,也許有一些這樣的阿宅,但是我們看不到他們,就算看到了,我相信也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意見,除非你是SOS團那兩個怪異的男性。 這個情況因為阿宅的大眾化而遍地開花,不像過去小眾時代那樣容易被約束(而且那時阿宅的處境,讓大家有強烈的動機約束彼此的外顯行為。而那麼多的問題與議題、爆卦,對內向的阿宅而言,他們的生活圈有限看不見全貌,當然更不可能在大大的視野高度上解讀每個事件,所以因為沒有冷靜的空間,就只好一直跟風、從眾來作為助拳人。最後事情若是有不好的本質暴露出來,或是沒有暴露就依照外向阿宅的過動做法前進而出現問題,有些人拍拍屁股走人好像沒事,對於幫忙推手的內向阿宅來說,那也許是內心長期的傷口。 知識、判斷力、經驗、見識,以及冷靜思考的時間空間,都是內向的阿宅應該全力保持、培養的保護自己的防線。擁有智識與冷靜思考能力,不只維護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降低阿宅低劣化的刻板印象,至少提升自己的形象。 內向的人說話有個弱點,就是他們盡量避免浮誇的形容,追求用字的精準,那麼文章說明就會落

阿宅的劣化?

就跟長輩看年輕一輩的情況一樣,老宅看年輕宅也很喜歡說「一代不如一代」,但真的是阿宅變爛了嗎?如果真的變爛,那又是誰造成的?這些老宅們倒是不太願意多想。 簡單說,阿宅沒有變得特別爛,因為以前阿宅就沒有好到哪裡去。 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動漫畫愛好者,有一個由少數人故意塑造,而且似乎自以為如此的「菁英特徵世代」,有點類似日本阿宅的第二世代,但沒有特別的成果,也非足夠具影響力的族群。 他們可能形塑了現在大學生阿宅所處的環境大貌,但是他們不代表大多數的阿宅,是天上的特殊知識份子。 可是對於大多數阿宅而言,在這個通俗文化的興趣上,實在談不上什麼學術,或是沈重的社會責任。大家就是不愛讀書、不喜歡接觸滿篇文字、想要放鬆,也還帶點稚氣,所以以此作為不夠現充的人自我滿足的樂趣,就算是大學社團的成員,恐怕大部分的參加社團內在理由,也是因為想找個很多人可以一起看動漫畫的租書店,所以加入了阿宅社團吧? 所以老實說自始阿宅就不是特別優秀,因為少數受高等教育的人勤於發聲,阿宅才有一點點具備水準的形象,實際上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直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菁英世代阿宅有什麼建樹,只知道阿宅鄉民跟螞蟻一樣力量大,畢竟實在太多了。 可是要說到阿宅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具備社會影響力的族群呢?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當然大多不脫阿宅鄉民很多,以及他們以網路社群決定了社會的趨勢這些想法。 關於網路,這是一個不對稱力量的權力結構,鄉民可以決定社會的走向,但是如同傳統的社會組成一樣,其中僅有少數的領袖,其他的人除非因為特殊情況,否則並不具有實際的權力,甚至可以說比他們在傳統社會的角色還更不重要。就跟螞蟻的生態一般,但是你如果把全世界的動物都拿起來秤重,螞蟻就佔了四分之一的重量,所以每個人多少都會被螞蟻影響,大家就認為螞蟻力量大。 而另外一個讓阿宅被認為低劣化的原因,就是以前這些老宅努力地讓這個「被歧視」、「被打壓」的興趣大眾化,希望由此產生影響力。而現在他們的期望實現了,阿宅興趣真的變成一個普遍的情況,而它的通俗文化特質與感染力,自然就容納了更多「適合」這個文化的人,而且他們還是記得阿宅是「被打壓」的教誨。 可是排除了阿宅興趣的社會壓力門檻的這些老宅,現在就覺得自己的努力、形象與空間遭到侵犯,而抱怨年輕阿宅,或者說我玩的跟你們不一樣。 但是先不管大家玩的是否一樣,提供現在被認為低級的新一

民主即電視

有部作品,現在台灣也有代理它的漫畫,叫做「大日本武士女孩」,是個用右翼包裝的有趣故事,我沒有特別關心這個作品,但是隨手一翻,看到它說明民主的現代本質,倒是一針見 血,裡面是這樣說的: 「民主主義就是電視」 其實前面說的經常困擾自己的誤解,也就是這麼一回事。自由民主的定義由誰決定,也就是以電視為主的主流媒體。 日本NHK從去年底開始做了一系列特集「新·映像的世紀」,到現在共播放了5集,這個世界的前面100年有了影片的紀錄,世界各地發生的各種教訓,到1960年代以後,就由電視擴散至每個角落,當然我們的價值觀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來自電視。你要說報紙週刊比較重要也不是不對,但這些議題為什麼能夠延燒,靠的還是電視新聞。 如果你搞不清楚大眾化之後的阿宅到底在想什麼,第一件事就跟要弄清楚社會大眾的心理一樣,要先認識大眾媒體這個膨大的第四權。 這說明什麼,說明現在的阿宅並不特殊,而且絕不優秀,只是與社會疏離,或是被社會疏遠而已。可是要注意的是,阿宅從來不放棄,並且一直不斷在追求進入社會秩序,只是他們不是失敗,就是被利用為踏板,最後還是被社會遺棄。 記得我說的是「從不放棄加入社會秩序」,以前的阿宅可能似乎比較有一點點水準,但是那樣做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加入,且被中產階級的主流文化認同。

釐清觀念

說瞎忙的人是魯蛇的預備軍,那叫你做這些事的主管不是應該更魯蛇嗎? 這裡要釐清的部分是,實際執行瞎忙的人才是團團轉的魯蛇,出嘴的人不是。不要以為他們會有什麼報應,報應通常會先降臨在你頭上。

誤解總是最大的煩惱

我們往往會誤解別人,不過通常我們只會記得被別人誤解的時候那種感覺。 因為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年輕人得意,所以我們常常只有講話的時候比較得意,可能三十歲就只剩下一隻嘴。 問題是講話得意的時候,就只有你得意,其他人不是滋味就要損你。 所以有時候人家會告訴你事情不見得是如你想像的那樣,要察納廣言,多看各方說法。乍聽之下好像言之有理,仔細想想的確也沒什麼不對,是應該這樣做比較好。 ……… 可是你總是感覺有哪裡不對勁,明明是很好的建言,可是有些不服氣到底是為什麼? 要說為什麼,就是通常「告誡」你這種事的阿宅,他們的嘴巴發出來的聲音,大概跟電視的喇叭一模一樣;打開收視率最好的頻道,或是朗讀最暢銷的報紙,跟他說的話都是一個調調,可是你被他說成被利用、幫兇,這裡似乎有些誤解,當然你大概不會在意如何解開誤解,只覺得心裡很幹,歸懶趴火。而且如果你誠實表示自己的賭爛,就坐實了這個誤解的合理性。 長久以往,就只剩下電視的聲音,而且有一大堆魯蛇一直附和這個聲音。誤解還是誤解、魯蛇還是魯蛇,而且可能更加誤解、也更加魯蛇。 阿宅如果有什麼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們很堅持魯蛇的生活,而且排斥脫離魯蛇的生活方式。如果要正面面對阿宅,而不是躲開他們,認識魯蛇的世界恐怕是頭一件事情,而不是研究阿宅在玩什麼。

為什麼眼前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台灣人在職場經常整天都在解決特急件,解決眼前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完了一件還有下一件,青年人聊起工作經除了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以外,大概就剩下人際關係問題。 可是團團轉、加班、責任制⋯等等各種沒效率的情況,通常都是由嫌員工沒有效率的管理階層造成的,這就形成了台灣企業注定要輸在這個時代的根本原因。 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那就準備回去喝西北風,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可是如果實際解決了各種眼前的問題,或許不會喝西北風,只不過回首仔細一看,到底解決了什麼需求,經常看不出所以然,那時候大概連本來說過什麼願景都想不出來。 然後拼命工作也得不到回饋,久了就只是被綁住不敢跑,變成要拖著走的牛,下場可能不如一開始就回去自己想想的情況,台灣的管理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企業主管的管理學是在軍中學的,而且就停在那裡不會更新。那麼要談產業轉型就無異緣木求魚。 還有那些無窮無盡的眼前做不完的事,通常都是本來沒事,卻自己到處搬來放在眼前造成自己困擾,搞不好還欠人家人情的一些莫名其妙、沒有需要的東西。 乍看之下好像跟阿宅無關,不過阿宅常常自找麻煩開修羅場,就是缺乏管理、自找麻煩,可是卻洋洋得意,好像自己很努力應該稱讚摸摸頭。 只是瞎忙通常都是魯蛇的失敗前奏曲。